香港動植物公園歷史


香港動植物公園是本港歷史最悠久的公園,1871年全面落成並開放予公眾參觀。園址原為督憲府所在地,而由於總督兼任駐港三軍總司令,人稱「兵頭」,故公園又俗稱「兵頭花園」。公園早期以蒐集和研究本地植物為主,故名「植物公園」。1876年起,公園陸續飼養雀鳥及哺乳類動物。日佔時期,公園有大量植物被毀。戰後,公園展開重建,並於1953年由前市政局正式接管,此後園內動物及雀鳥數目與日俱增。1975年,公園正式易名「香港動植物公園」。自2000年1月起,公園交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接管至今。


​公園佔地5.6公頃,是香港鮮有的大型「市中森」,不單盛載香港人珍貴的集體回憶,更見證了時代變遷,結合了人文和大自然歷史,可謂集詩意、綠意和歷史意義於一身的鬧市淨土。公園分為東、西部分,兩者由一條行人隧道連接。公園東面部分稱為「舊公園」,設有兒童遊樂場、鳥舍、溫室及噴水池平台花園;西面部分稱為「新公園」,主要是哺乳類和爬行類動物的居所。公園能滿足大人和小朋友身心需要,誠屬消閒好去處。​



百年古蹟文物徑


香港動植物公園有150年歷史,飽經時代變遷;園內有很多地標和古蹟至今保存完好,當中包括建於1861年至1864年的石柱及台階(前主要入口)、1866年的涼亭(前演奏台)、1928年的紀念牌坊(華人紀念碑)、英皇佐治六世銅像、通往噴水池平台的台階、花園道閘門門柱、公園地標噴水池等。漫步園內,當可細賞公園歷史氛圍之美。


回到最上